2010年10月26日 星期二

學校教育與國民教育

特區政府加大力度推動國民教育,國民教育是指甚麼?台灣的中學、小學、稱作國民中學、國民小學;台灣公營學校的整體教育實施就是國民教育。內地學校強調愛國教育,中學設政治課、小學設思想與品德課,學校以外遍設愛國教育基地。至於香港,英殖時代施行的是教育,今天多批判為奴化教育;但當年的中文與中史科,卻滿載傳統文化的內涵。政權倒數交替的1985年,港英教育署提出要推動的是公民教育,至於國民教育概念在本地學校有意識的施行,大概不早於1990年。

個人品德教育可以從家庭、社群,以至宗教獲得,但國民教育屬於公共性的德行,學校可以是較有效,較普及,較公平的平台。在香港,距英殖時代不遠,推行國民教育,尤其在中小學,就有其必要性。
回歸多年後,特區政府得到國家領導人的要求,終於起動國民教育,並就國民教育政策提出較明確的定義:「香港的國民教育政策是要培養香港市民對國民身份的認同,對國家的自豪感和責任感。」(《2008年施政報告》)。

至於剛公布的《2010年施政報告》延續提出加強國民教育。包括會推動更多交流、考察,以及義工活動,讓香港市民,尤其年青一代,深入認識國情,加強對國民身分的認同,體會兩地同根同心、血脈相連。

交流、考察,以及義工屬於活動的形式,加強對國民身分的認同屬於活動的方向,體會兩地同根同心、血脈相連,以至自豪感和責任感,這是一種期望。學校在落實教育施行時,教師面對的是教學的內容;也就涉及課程設計的四個基本項目:目的、內容、教學法、評估,這方面還有經驗累積。

至於國民教育的內涵,不能只是文化與歷史的認識與欣賞;也不可脫離當前政治、社會與經濟等國情;亦需兼及普世價值的誠信、公義與包容。國民教育不等同愛國教育,起碼不是政治宣傳或灌輸式的愛國教育;國民教育也不等同公民教育,不能將世界公民的概念取代國民的身份。國民教育是要培養可以獨立思考的「理性國民」;也要是具有民胞物與的「情感國民」。即是說,國民教育既要愛國家、愛民族,也要培育獨立思維、批判思考的學生;既有文化歷史的認知、欣賞,也不能迴避當前政治與社會的問題。

學校資源有限,考察交流的空間也不是無限,要在中小學發展具香港特色的「國民教育」,要理出國情教育的重點。針對香港學生對國情認知的逼切,「三農」及「城鎮化」可以作為近年的學習重點,結合不同地方的特色,透過專題研習的模式,無論是全方位學習,抑或獨立成科的國民教育,國民教育的施行,都不能不走出香港了。

2010年3月16日 星期二

汞中毒

專注力失調(Attention Deficit Disorder,簡稱ADD)與過度活躍(Hyperactivity Disorder,簡稱HD)可以視作兩種不同症狀,也可以合二為一(混合型),稱作「專注力失調 / 過度活躍症」(ADHD)。

檢測孩子是否患上ADHD,主要是由兒科醫生、精神科醫生、臨床心理學家,應用DSM-IV,CBCL之類的行為量表,透過父母、家人對孩子日常行為表現的描述,以及面診時的觀察,並推斷行為表現異常的持續期長短,逐項肯定或否定,推論判斷。評估是依靠經驗,不同的醫生或心理學家,評估結果可以出現差異或大差異。

被診斷為ADHD的兒童有越來越多的趨勢,但家長及教師對病症的認識卻不多。一般視AD兒童為粗心大意、懶散、愚鈍、不專心;將HD兒童指作為周身郁、無時停、曳、亂嗡。也有浖學習或言行表現的異常,當作不同孩子有不同的發展先後,遲吓會好啲;也就容易延緩斷症,延緩診治。

西醫對ADHD的治療,基於行為受腦部影響,腦神經醫學研究是ADHD患者因為腦部異常,未能夠分泌足夠的多巴胺(Dopamine),於是用藥Concerta,Ritalin等,成分是派甲酯(Methylphenidate),服用中樞神經刺激劑,刺激腦內多巴胺分泌。心理學家針對ADHD症狀的人際行為表現,較集中於社交治療。

至於另類療法,根據毒理學研究,指兒童出生即接種疫苗,(包括乙肝預防及流感等)疫苗內的防腐劑含硫柳汞,劑量足夠令嬰幼兒引致汞中毒。汞的來源也包括食水及泥土污染,農牧產品可以毒害腦部正常發育,功能受損,主張以整合療法排毒治理。

另類療法也將近年兒童越來越多的自閉症(Autism),哮喘(Asthma),過敏(Allergy),與ADHD合稱4A,同視作現代社會汞毒蔓延的結果,既然找得出源頭,也就可以治療。

1/2010

校園黃賭毒

九成以上中學淪陷,發現有吸毒個案;投注賭波居然有10歲以下的兒童,也有教師好賭,輸掉150萬,求死解決;至於校園性騷擾、性侵犯,時有發生,援交、私鐘,已不是特別的新聞。

舊社會三大惡瘤︰黃、賭、毒,原來的社會問題蔓延至學校。大學、中學,以至小學,俱難倖免。教師束手,家長驚心,政府關注,傳媒的慣常報道,也就不斷加劇社會的慌亂。

九成以上有吸毒個案是指學校數目,不是學生數目。吸毒個案未必是白粉、K仔,口耳傳聞有同學high天、咳水也算吸毒,即是校園只作問卷調查,學生填答據所知有學生吸毒,不是化驗得悉有吸毒個案,突出驚心動魄的數據,可以是媒體的慣性,也可以是政府選擇性公佈,為禁毒措施鳴鑼開路的政治決定。

內地有學者提出另類看法,將「奧數」的遺害,視作比黃賭毒,以及網癮機迷更嚴重,振臂高呼要「打倒萬惡的奧數」。

奧數屬於推理、解難之數學題。奧數成績較佳,在內地被認定有助升初中、升高中,以至升大學的功能。成行成市的補習活動,也就不少以操練奧數作為招徠,結果自然是扭曲了教育、強化了應試。

香港特區,奧數還未成氣候,但補習活動卻是華人社會共有特色,升中有面試班,劍僑試、澳洲數學試也大面積發展;市場客源最大的是會考補習,即將進入戰場的中學文憑試補習班,以至各類才藝訓練、其他學習經歷,皆與升學功能密不可分。

小部分學生的黃賭毒,故然一個也嫌多;全體參與的應試教育、升學主導教育,卻是摧殘一代又一代。這樣分析,學校教育,家庭親子,社會資源,隨著輿論或政治考慮,傾斜黃賭毒,也就只是治標未治本。

原文登載4/3/2010

2010年3月8日 星期一

教育產業

共和國60周年前夕,參觀北京的首都師範大學附屬中學,校園布告版張貼了多名高考成績優異學生的照片、分數及介紹。

高考750分以上的幾名超級狀元,都留在北京,入讀北大、清華;約750分的一群,大多選讀了香港的中大、港大、科大、浸大;至於約700分的,也就入讀人民大學等內地名校。

全球100強大學,香港佔三席,整個中國大陸就只有北大、清華。北京狀元學生,因利乘便,就近升學,留京而不來港,也就可以理解。至於香港,也就是內地高考生其中一個主要而期盼升學的地方。

香港的地理位置、文化特色、學校體制、歷史背景、社會制度、學費與生活等等。彈丸之地的香港,具備成就教育產業的條件,0九年十月的《施政報告》,闢有專章論及發展教育產業為六大產業之一。

因應內地人口之眾,經濟連年高速增長,富裕家庭子女往外求學之殷切,香港要多少學生,內地皆可以大量供應,這也就是《施政報告》提及發展教育產業的目的:「配合國家的未來發展。」

先有四月份經濟機遇委員會提出六大產業的概念,後有十月份《施政報告》提及發展教育產業,其間港府未有任何政策研究公布。《施政報告》談教育產業,也就只能提及預留兩幅土地興建私立大學,分配四幅土地興建國際學校(中小學),「探討可否容許」內地高中生來港修讀課程。

六幅土地加上一個可行性探討,香港要將教育發展為產業,還只是起步階段。本地大學與優質中學,皆有條件大童吸納內地及海學生。九七以來,不少論者已多次提及,轉眼十二年,大學學位少量以非聯招取錄本科生,反而是碩士、博士學位,成了內地生的天下。一方面,大學內地化;另方面,中學境外收生停滯不前。教育產業化、國際化的進展,有待突破。

此外,易地辦校,如本地大學、中學名校,異地設分校,或於河套區建深港合作學校,或往內地辦校,將本地的教育特色,直接支援內地教育發展,也要還原教育為人才培育,而非單從生財產業看待教育,施政的貢獻會更具意義。

原文初稿寫於09年10月